![]() |
ETF股息 vs. 房租收入 圖片取自 PEXELS 網站 |
最近有個網友問:「如果把房子賣掉、改投資ETF,你覺得可行嗎?感覺ETF股息比租金還高耶?」
這問題很不錯,我剛好都有經驗,當了十幾年的包租公,也存股(台灣市值型、高股息ETF)超過五年,我就用過來人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。
像00878、0056這類高股息ETF,一年大概能有4-6%左右的股息回報,有的甚至每個月配息,對小資族來說,這被動的現金流還滿香的,但我個人覺得最棒的是,它超省事!買了之後基本上坐等領股息,不用修漏水、不用找租客,也不用怕租客有擾鄰的行為。
講到包租公的房租收入,情況就稍稍複雜,我當包租公這麼多年,最初的房客欠租落跑、馬桶裂掉(2次)、空租六個多月都遇過,甚至還曾在大街上起爭執,只因為對方退租無法原狀返還,我當下真是氣到發抖,收租著實沒那麼簡單。而且,實際能收到的租金,還要扣掉一堆東西:管理費、修繕費、稅賦等,最後能進口袋的,其實沒想像中多。
台灣目前的租金報酬率,最多大概2-3%跑不掉,有些地點甚至不到2%。除非是早期(十幾年前)進場買到蛋黃區,才有機會拉到5-6%左右,但整體還是比ETF低,尤其是把時間成本也算進去之後。
我覺得選擇的關鍵是「時間成本」。
ETF最適合那種不想太操心的人,像我後來工作忙到不行,還要陪小孩、陪家人,就漸漸減少持有房產,慢慢改投入ETF。畢竟生活已經夠忙,資產配置能簡單一點、少花點時間,壓力會小很多。
不過,房地產還是有它的好處,實體、保值,且可能有增值潛力。如果選對地段、抱得夠久,房價真的會上去。我朋友幾年前買在某個蛋白區,現在漲了一倍多,這種資本利得是ETF比較難做得到的,但也別忘了考量風險,不是每個物件都可以在幾年內翻倍。
所以回到問題本身:「到底該選哪個?」
其實沒一定答案,要看你手上有多少資金、願意花多少時間。如果你沒時間處理房子,又想有穩定現金流,那ETF會是更簡單的選擇;但如果你有資金、也願意多操點心,那房地產還是可以當資產配置的一環。
我自己是兩邊都有,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,ETF拿來創造現金流、房地產當作資產保值。畢竟分散投資最安心,風險不會壓在同一邊,睡起來也比較好睡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