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人資只花一分鐘看履歷? |
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情況:
「明明有經驗、能力也不差,怎麼投了那麼多履歷,卻都沒回音?」
有可能,不是我們不夠好,而是履歷沒寫到人資眼中的重點!
HR只看履歷一分鐘?!
很多人不相信:「我寫三天的履歷,HR只看30秒?」
真的有可能,有些HR甚至10秒就決定要不要繼續看。
尤其熱門職缺,一開放就是幾百封履歷灌進來,HR根本沒時間逐封細看。
所以他們的篩選邏輯很簡單,直接分成三關:
第一關:快速掃描(約10~30秒)
看幾個關鍵點:
- 學歷有沒有對?
- 工作經驗跟職缺有沒有相關?
- 關鍵技能有沒有出現?
- 格式亂不亂,看起來累不累?
只要這幾項有一個沒中,很可能馬上就被刷掉。
第二關:初步篩選(1~3分鐘)
如果通過第一關,HR才會細看:
做過哪些事情、有沒有專業證照、成就寫得清不清楚、專案經驗是不是實在。
這時候,越是數據化、具體化的內容,越能往前進一步。
第三關:進入面試名單
這關是進入名單前的最後一哩路。
HR會跟用人主管討論是否值得約來面試,但很多人履歷寫得太虛、太雜,前面兩關就直接被刷掉。
履歷該強調什麼?
學歷?證照?經歷?個人覺得,答案取決於我們在職涯的哪一個階段:
20~30歲:學歷是入門門票
剛畢業的我們,企業第一眼會看學歷,這是最快的篩選方式。
但也別以為有學歷就無敵,實習經驗、專案參與,甚至考取專業證照才是更能加分、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30~35歲:專業技能+證照是跳槽關鍵
這階段,市場會看我們會什麼、有什麼實績,而不只是看哪一間學校畢業。
專業證照像PMP、GA、SQL這類,會讓履歷立刻變得更有說服力。
35歲以上:戰功才是王道
到這階段,最重要的是職涯的「實績」。
- 帶過什麼團隊?
- 完成哪些案子?
- 產出的成果是什麼?
最好用數字呈現,例如「營收提升30%」、「成本降低25%」、「縮短時程20%」這種。
履歷怎麼寫,才不會被忽略?
三個超實用的重點整理:
格式清楚,重點清楚
千萬不要一坨文字,讓人找不到重點,排版整齊、善用粗體、條列式,才能讓HR快速抓重點。
成就具體化、數字化
別寫「負責社群經營」,要寫「三個月內粉絲成長20%、互動率提升1.5倍」,這種寫法不只清楚,看起來更有結果、有價值。
每份履歷都要客製化!
千萬別一份履歷打全場,應徵行銷,就要強調GA、SEO、廣告投放;應徵PM,就強調專案管理、跨部門溝通,要寫得讓HR一眼看到我們就是他要找的人。
最後,履歷是職涯的門票,不是寫完交差就好,它可以決定未來3年甚至5年的走向,絕對值得多花點心思。不要怕履歷寫不好,更不要怕被拒絕,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夠好,而是沒寫出我們的價值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