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40-50年的公寓還能住多久 |
在社群上有網友問:「台灣這麼多40~50年的公寓,這些房子到底還能住多久?如果不可能都更,未來會變成什麼樣?」
其實,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,畢竟台灣老公寓真的到處都是,特別是在台北、新北地區,很多人因為不想住小坪數大樓、又買不起透天,公寓就變成唯一選擇。
但,老公寓到底值不值得買?可以住多久?有沒有潛在風險?
這些問題一定要想清楚,才不會買了之後後悔,住又不住好,想賣又賣不掉。
1. 40~50年公寓還能撐多久?有時候是老天決定!
台灣過去幾年,大台北地區因為新建案施工,已經發生好幾起公寓塌陷的案例,老房子不是不能住,而是「住多久,有時候是天決定的!」這些老公寓當初的建造技術不像現在這麼嚴格,地基穩不穩?結構有沒有問題?這些都要仔細評估,再加上近年新建或都更工程進行的區域,屋齡40、50年以上結構的公寓,地基、結構真的穩嗎?
另外,台灣的環境處地震帶,又很潮濕,建築物長年經歷地震、風雨侵蝕,結構耐用度真的不如國外的百年建築。通常50年後的老屋,如果沒做大規模補強,耐震能力一定下降很多,這時候不管住不住得下去,安全問題可能更是關鍵。
2. 水電管線老化,20年就該重拉一次!
很多專業的水電師傅都說,房子只要超過 20 年,水電管線就要重新拉一次,不然入住後問題會一堆:
漏水、壁癌:台灣氣候潮濕,老公寓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管線老化導致漏水,嚴重的話樓下鄰居會每天早晚來找你!
電線負荷不了現代家電:40~50年前,大家家裡只有電視、冰箱、電風扇,現在呢?冷氣、電磁爐、洗碗機、除濕機、電動車充電……老舊電線根本扛不住,很容易發生跳電甚至火災!
水壓不足:老公寓的水管生鏽、阻塞,導致水壓變小,洗澡時水流忽大忽小,正在洗澡怎麼不抓狂!
所以,住老公寓不只是房子本體的問題,很多水電設備跟不上時代,光是維護就要花不少錢。如果是打算長住一輩子,這些前置的重整或維護費用一定要考慮進去。
3. 能爬樓梯爬多久?年紀大了怎麼辦?
老公寓基本上沒電梯,這點現在可能不覺得怎樣,但試想:
- 年輕時還沒問題,但是,40~50歲開始膝蓋受不了,還能爬幾樓?
- 有小孩的話,抱著娃娃車上下樓會不會很累?
- 長輩來家裡,他們能不能爬樓梯?
如果現在是 30~40 歲,覺得爬樓梯沒差,那你也要想想 20 年後的自己,還能不能負擔每天爬樓梯?如果公寓在三樓以上,未來真的會是一大挑戰!
4. 屋齡 50 年以上的公寓,市場還買不買單?
最後,一定要去看「現在屋齡 50 年以上的公寓,市場成交狀況如何?」
有些區域的老公寓還是很搶手,像台北市精華地段的老公寓,地點好、生活機能強,價格還是能撐住。但如果是在窄巷子裡、沒什麼發展潛力的地方,屋齡 50 年以上的公寓可能完全沒市場,到時候想賣都賣不掉,真的會「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」!
所以,買之前一定要做功課,看看這區屋齡 50 年以上的公寓,價格是撐住還是一路跌?成交量有沒有? 這樣才不會買到成為「最後一手」的接盤俠。
5. 到底該不該買老公寓?!
綜合以上幾點,買老公寓並不是不行,但一定要考量以下幾個關鍵點:
地點決定價值:如果是黃金地段的老公寓,還是有價值,未來比較好脫手,但如果是巷弄深處、未來發展性低的,未來很可能變成「賣不掉、住不起」的窘境!
安全問題不可忽視:超過 40 年的公寓,一定要確認結構有沒有問題,最好找專業結構技師評估,千萬不要只看房子外表,裡面的鋼筋、水管、電線才是重點!
維護費用要預留:老公寓一定會有水電、屋頂、外牆問題,買之前就要預算好未來的維修費,不然一堆突發的修繕支出,會讓人大崩潰!
爬樓梯的問題,早點想清楚! 現在能爬,不代表 10、20 年後還能爬,如果是買來長住,務必要考慮未來的居住行動的便利性。
老公寓能住多久?要看自身的需求!
如果是為了「短期過渡」,或是「投資增值」,買老公寓挑對地段、價格合理,是可以考慮的選擇。
但如果是要「長住」,那一定還要想清楚安全、維修、未來脫手難度、電梯等問題,不要讓自己住得辛苦,還要花大錢維修!
所以,不是不建議買老公寓,而是一定要看地點、自身需求、評估未來變數,這樣才不會買到讓自己後悔的房子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