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注力的培養

專注力的培養


前幾天上課,教練突然問我一句:「你有沒有什麼後悔的事?」

我想了一下,說:「其實沒有耶。」但也好奇反問他:「怎麼會突然問這個?」

他說,最近開始感覺自己能掌握時間、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,所以開始回頭想,有沒有什麼曾經錯過的、會後悔的。

這話題一起頭,我們就聊開了。

「其實如果硬要說,我唯一稍微有點遺憾的,可能就是爸爸過世前,沒能再多陪他一點。但認真想想,當時該做的也都做了,所以也不太算後悔。」

我和教練說:「我覺得我們這種人,做每個決定都會想很多面向,衡量來衡量去,不會輕易衝動決定,這樣一來,就算結果不完美,也比較少會後悔。」


我以前也常問朋友類似的問題,但我問法比較不一樣,我問:「如果人生有一件事能重來,這件事會是什麼?」

答案出奇一致:大多數人都說「想把書念好一點」。多數人覺得,如果以前學業好一點,找工作就會比較順,薪水高一點,生活壓力也就小很多,買房、養小孩、照顧家庭的負擔,可能都能少一點。


但說真的,我自己還真的沒什麼非重來不可的事,因為每次關鍵選擇,我幾乎都是做過功課、想過後果才決定的,人生沒有「完美劇本」,但我在每個當下,已經盡力演好自己的角色。


這話題後來也延伸到教練最近的困擾,他在思考怎麼教孩子「專注」。

我的猜測,他可能覺得只要當下專注把一件事做好,人生就沒什麼好後悔的!

我第一個反應是,專注這件事,跟「有沒有興趣」很有關。

你有興趣的事,根本不需要人催,自然就會專心;沒興趣的,就算盯著也只是在撐。

像我家姐姐超愛畫畫,常常一畫就忘記時間、忘了吃飯,會主動上網找教學、研究技巧、材料等等,完全不需要我們介入。

弟弟則超愛數字,因為他喜歡挑戰跟解題的成就感,只要是數學相關,幾乎可以坐著一直解、完全不需要提醒。

但也不是每件事都靠興趣撐著走,像國文、英文這種必修的,有時候還是要靠一點「不得不」的專注,強迫自己去專心。


弟弟曾有次自己發現,如果前一天睡得好,隔天寫數學題目效率超高,那次之後,他就自發地調整作息,因為他知道「專心」其實不是喊口號,是需要體力、睡眠、環境配合的。

這讓我確定,專注力是可以培養的,應該不是天生的個性。


不過我一直覺得,比起「專注力」,更重要的是「時間觀念」。

我從來沒特別訓練小孩專心,我更在意的是他們有沒有時間觀念,能不能安排時間、管理自己。

因為我始終相信:一個能掌握時間的人,就能掌握生活的節奏,也就比較容易把自己的人生主導權抓在手上。

有沒有時間觀念,不是看行程排得多滿,而是你做事有沒有輕重緩急、能不能準時、有沒有效率,這些日常的行為,會默默透露一個人的個性、價值觀、甚至未來會不會成功。


如果人生有一件事能重來,這件事會是什麼?

或者說,現在的你,有沒有什麼事,是值得你多花一點時間去專注、去完成的?

別讓遺憾變成下一次回頭時的答案,從現在開始,專注時間,也就是專注你自己的人生。



想知道退休後的財務狀況嗎?來試算看看!
如何跳槽加薪25%
一窺阿伯的理財思維!


留言


阿伯的異視界

【歡迎斜槓轉職、加薪25趴、理財觀念交流】

名稱

以電子郵件傳送 *

訊息 *